作为营销学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对于行业和社会的价值不言而喻,新一版的更新也是众望所归。借助此次采访本书的核心译者之一蒋青云教授的机会,从译者的视角,了解到更多关于本书的译后故事和内容见解。
1
通力协作
工程化翻译便利本土化理解Q:年您曾对《营销管理》(第16版)的出版抱有期许。此次作为陆雄文院长主持的翻译工作的团队核心,您能否分享下参与契机,以及参与翻译的感受?蒋教授:此次翻译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牵头组建的队伍,院长觉得有必要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营销管理”是全国高校MBA和EMBA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大纲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陆雄文院长、我以及金立印老师三个人负责编写。在大纲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的《营销管理》一直是全球最流行的教材。因此,我们也将这本书作为基础的教学资料推荐给全国同行,作为《营销管理》课程的备选教材。陆老师决定主持并组织系里的五位老师一同来做这件事。年11月、12月份,我们尝试翻译了书籍的第一章,与中信出版进行了协调。当然,真正翻译这本书的时间,是大家集体待在家里的那段日子,因祸得福我们可以更多精力投入在本书的翻译上。因此总体来讲,我们团队在翻译质量的把控上,比如对特定名词与案例分析理解方面,大家的协商与沟通都比较顺利。《营销管理》(第16版·全彩版)实拍图Q:与之前《营销渠道》第六和第七版的翻译工作相比,此次的翻译于您而言有哪些不同之处?蒋教授:从翻译工程来看,《营销管理》(第16版)的范围,作为院长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