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害怕被拒绝,但只要你把格局打开,就能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力量,任何事都是如此。
推销是大家都很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毕业生,有的人会主动选择,因为他们想要锻炼自己;
但有的人却很抗拒,因为推销对于他们来说就等于拒绝,而被拒绝是一件让人难受的事情。
但这往往是因为你忽略了对方的需求。
在《一切从广告开始》这本书中讲到三点:消费者心理、一切为了客户、传递积极情绪。
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力量,因为人更在乎自己,任何时候都是如此,一旦你的出发点是对方的时候,他们就会进入到你“设定的环境中”。
《一切从广告开始》是一本广告传奇,它的作者是美国广告史上著名的文案撰稿人,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
他强调:广告应把握大众心理、注重服务、基于测试效果进行服务。但对我们来说,最后一项归于情绪会更适用。
这本书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广告的科学,一个是作者的广告生涯,一个是从客观的角度讲述广告,一个是从主观的角度讲述经验。
我们也不是专业的广告人,就攫取自己需要的部分来加以利用就好。
以下就根据我们大部分人的需求来看看以下三点:
消费者心理我们总是以自己的立场和想法出发,强行把对方“自己化”,这只能说我们都不够了解自己。
你没听错,是不够了解自己。
当我们想购买某样东西的时候,确实会因为价格而做出选择,但这价格又往往决定了东西的价值。
作者在书中是以美国人的视角出发的,说他们大多奢侈铺张,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在吃穿用度上都能负担起最好的。
其实只要有一定消费的能力的人,几乎也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价值,远比实用来的重要,那么把“价值”摆出来,就比介绍实用要有用的多。
当然,更吸引人的,就是为“对比”,且对比之后依旧觉得自己买的物超所值。
这里面透露了两样东西:一是得到的便宜,花一份钱却得到了多余的东西;而是经过比较之后发现,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钱花的不冤枉。
每一个点都踩在了消费者的“小心思”上。
一切为了客户每个人的重点都在自己的身上,同样的,你要做什么,就得先发现对方在意的是什么,只有你能够帮对方解决问题之后,对方才能帮助你。
要是你的需求与对方的需求刚好契合,那是最完美不过的。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他经历过的一件事:
他需要对方买他们的东西,就类似于可以粘贴的海报,而对方已经买了很多,不想买了。
于是作者想出,只要他买,作者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张贴在车上,让移动的车成为他最好的广告,这样一来便是一举两得。
作者说:把谈话重点全部放在如何帮助客户扩大业务,而非为自己增加业绩。
积极情绪的传递书中有一句话是作者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出来的:人们对于起到保护性作用的产品不感兴趣,他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去解决问题,却不太愿意防患于未然。
我们都是这样的,但是又不能把问题摆在台面上来说,这会让对方感到不适。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传递积极的情绪,让对方主动做出选择。
作者用的是牙膏的例子,我们能看到的广告都是积极正面的,比如洁白的牙齿,清新的口气等。
回忆一下我们选择牙膏的时候,是被什么情绪推动的,一定是积极的情绪。
大家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个广告是告诉你,你的口腔里有各种问题,让周围的人都远离;一个广告里说,你的口腔清新,牙齿洁白,大家都喜欢靠近你。
这两个广告里的牙膏你会买哪一个?
这就是积极情绪带来的影响。
我们都是动物,想要的都是美好和幸福,那些能帮助我们获得这些的东西也会是我们想要的,反之则不然。
这本书的名字叫《一切从广告开始》,而广告,是从人开始的。
虽然广告、营销、推销等等都可以看做是独立的学科,但它们都有很多共通之处,正所谓一通则百通。
书籍的封底上说:广告的唯一目的是实现销售,而我们学习广告的目的却不应该止于销售,因为书中的知识所涵盖的,有更多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8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