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 >> 营销优势 >> 正文 >> 正文

从英特尔反向营销讲起

来源:营销 时间:2024/10/10
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bdfyy999.com/bdf/zhongkedongtai/meitibaodao/2034.html

经验可能是护城河,也可能是阿喀琉斯之踵。

春节前,我看望了姚老师。他是一位极富智慧的老先生。

品茶间,我问了老人家一句话,“年,杭州市提出了要‘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的口号,您觉得怎么样?”

这里的“世界名城”是指迪拜。当年,杭州领导们去了迪拜,觉得其发展颇有借鉴之处。但民间有人认为,杭州与迪拜没有可比性: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不需要学习一个50多年城建历史,在沙漠中耸立的城市。

老人家说,这个问题无法回复。关键要看杭州学习迪拜什么,是学它在沙漠里怎么建高楼,还是旅游业发展,还是思想解放?年时,杭州市提出了“四学”:高新技术学深圳、对外开放学苏州、民营经济学温州、城建城管学大连,这就比较有针对性。

有了学习内容,学习“迪拜、深圳、苏州”只是形式,切忌开口就是“类型不同”、“无法学习”,要看到本质、规律。

01

英特尔成名记

年,英特尔推出芯片,管理层相信,凭借着强大的算力,能给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事非人愿。即使采用芯片的电脑比快几倍,电脑厂家还是愿意用芯片。

“为什么要使用?连IBM都以为准,何必庸人自扰?”参加英特尔调研的客户反馈说,当时,IBM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种种原因,IBM不愿意采用。整个PC行业除了康柏之外,其他电脑厂家都不愿意采用芯片。

这个时候,正向营销的一般思路是,英特尔要加大向IBM等头部客户的公关力度。

但是,英特尔的技术助理丹尼斯·李·卡特认为,IBM不采购芯片,是因为终端消费者没有向IBM提出,要购买内置芯片的电脑。IBM没有采购更高端芯片的动力。

卡特将这一思考告诉了董事长安迪·格罗夫,得到了董事长的支持,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反向营销操作。

第一步:在C端开展营销,为B端客户形成销售拉力

首先,卡特在丹佛市报纸上刊登广告,将黑体字划上红色“X”,意为产品淘汰了,不要选购↓↓↓

下一版面广告,随即出现芯片,并引用文字说明它的优点↓↓↓

此后,该广告在全美报纸登出。

市场调查显示,在为期六周的限时促销活动中,顾客确实改变了购买计划。在小范围营销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英特尔将活动扩展到了10座城市。

第二步:从产品营销到品牌营销

丹佛的营销试验验证了卡特“反向营销”的正确性:从C端开展营销,形成销售拉力。

但是,这种C端拉力还不够大,难以真正驱动厂家跟随自己更新换代的步伐。同时,由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芯片很快就成了过气产品,公司不可能为每一代新处理器负担广告成本。更为关键的是,在美国,只有数字编号的芯片标签,如“”和“”不能注册商标。这也就意味着,某天,友商也可以发布芯片。

卡特认为,应该找出一个可以跨越连续几代产品的营销方案,从原来突出处理器的号码转向强调英特尔的品牌名,以实现消费者心智市场的占领。

年8月,英特尔“IntelInside”策略横空出世。

第三步:建立利益”联盟体“

“intelinside”策略既定,如何让电脑厂家在自家电脑上贴上英特尔的商标,并非易事。

果不其然,电脑公司对英特尔大规模的品牌推广大都抵触:如果英特尔是电脑,那我们是什么?我电脑厂家的品牌价值怎么体现?

英特尔的策略是,向电脑厂家许诺,如果他们的广告中包含“IntelInside”的宣传标语,或者计算机本身带有这个小标识,英特尔将支付部分广告费用激励。

这一激励策略非常有效,到年年底,一共有家电脑企业参与其中。年到年,英特尔在终端用户层面砸下5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花在“intelinside”上。

综上,英特尔不按常理出牌,先是绕过B端客户,直接向C端投放广告,上演了从B端推力营销到C端拉力营销的“反向营销”好戏,上演了一出美国版的曲线救国、围魏救赵。然后,再和B端客户利益合作深度,让“intelinside”赋予了英特尔超强的品牌影响力。

B2B公司喜欢建立“样板工程”,但对于怎么体系化建设“样板工程”,实行长效机制,真正发挥样板作用,“intelinside”或许能带来一些启示。

眼下,宇通汽车、蔡司镜头等企业都在尝试反向营销。但对于大多数(尤其是大型公司)公司来说,都会面临类似当年英特尔的困境,陷入经验主义,缺少大胆改革、冒险试验的勇气。

没有彻底革新的思维范式,哪来的“大象起舞”?

02

大公司向小SaaS公司学习获客之道

张博是一位强公司的客服总监。

有一次,我问他,你们觉得自己的客服体系水平怎么样,老板还满意吗?

他说,在体系搭建好之后,日常工作分为两类,第一类项目类,凡是反馈到客服部门的事情,虽然数量不多,但通常都非常棘手,牵扯部门很多,处理不好就挨总裁批评;第二类执行类,如接电话、总机电话等,统计数据分析。

总体来说,部门人员都很焦虑忧愁,觉得工作没有前途。

“严格来说,我们现在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接电话、反馈信息,实在无趣。公司规模很大,每一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非常清晰,我也想过换岗到营销部门。”张博讲,他们的认知已经固化了,“大厂思维”明显,其实,营销部门也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高管对是否要加大“营销”,举棋不定

之前公司太过成功,所有高层都有着较强的经验主义。

公司以往的成功,并不依赖于营销,而是产品、渠道建设。如今,在经济“新常态”下,公司增速放缓,对于是否要加大营销投入,高层之间仍有分歧。

经验可能是护城河,也可能是限制所在,是阿喀琉斯之踵。

其实上,创始人和部门负责人的认知边界,是一家企业最大的瓶颈。

二是,跨部门虚拟作战,效率低下

张博所在的公司,其渠道体系、客户管理体系、营销机构设置等,都已经成型

但是,这样的组织结构也出现非常明显的部门互相牵扯,职责不清:产品经理不懂营销,市场经理不懂客户,业务经理不懂产品,整体组织机能生产力不高。

营销是一盘棋,调动资源时多有扯拌,战斗效率变得低下。

三是,营销内部已陷入路径依赖

制定营销策略的本质在于市场人员的洞察力,营销部门对新常态、新业务以及营销理论知识体系都不够熟练,对跨行业人才引入不够重视,导致了年复一年的“搬运”工作。

我们对某个事物的主观认知,定义了事物的客观边界,倘若无法突破边界,便只能在一个认知圈层内,无效地增加数量。唯有突破边界,才能产生质变。

我和张博说,可以去学一下SaaS公司获客做法,比如,获取渠道、客户分类、客户激活,以及如何建立不同营销工具的数据链接,它有其独到之处。

03

B2B公司向快消行业学习洞察市场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短评,讲述公司从产品供应商到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写这篇文章的背景是,我在西湖边某商场购物,本来是想买一件上衣,结果销售员十分好心地说,上衣很合身,但裤子不搭,于是又卖给我一条裤子,又又卖给我一双鞋子。

我爱好逛商场的原因,可能肇始于此。它能让人发现一些有趣的事。

比如,你想买一件T恤,无论是想要黑色的,还是试衣后,又想改为白色、条纹的,或带领子的,销售员总有一套话术让你满意。

比如,你走进海尔冰箱专柜,听销售员怎么差异化化解松下、西门子优势。

背后本质是因为销售背了话术?不是。

我认为,这和行业特性有很大关系。快销品行业成熟时间早,距离短,它会随时触发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对“人性”的洞察就会更加深刻。

B2B的市场洞察往往是基于决策链条硬性需求的分析,对于更微观的客户需求洞察往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7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