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 >> 营销资源 >> 正文 >> 正文

交换信任竞争关于销售的一切

来源:营销 时间:2023/1/1
北京治扁平疣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4/8813087.html

全文共个字

文章虽长

但千万不要因此而错过

.

一个普通人,如果他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你可能会说:需要掌握赚大钱的能力。

这没错。但人们对赚大钱有着错误的理解,很多人误以为赚大钱=骗钱。

我认识一些人,他们整天讨论的赚钱思维,就是这里投机那里投机,这里骗钱那里骗钱。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赚钱思维,因为它不是持久之道。

大众不是傻子,你的东西不好,人家最多被骗一次就不再信任你了。

在我看来,真正的赚大钱的能力,是一种堂堂正正「完成交易」的能力,即与社会做价值交换的能力。

你为人们提供某种价值,然后人们愿意为这种价值付给你相应的金钱,这就是赚钱的第一原理。

但人们为什么要接受你的价值,并愿意为此付费呢?

这就是核心所在了。

首先,你得要具备为他人提供巨大价值的能力,最终这种能力会以产品或者服务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次,你得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并让对方产生交易的欲望,最终跟你发生交易。(下面会把产品和服务简称为产品)

后者,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掌握一点的「销售能力」。

大家一定要掌握这项能力,因为交易几乎无所不在。

不仅商业世界里到处都是交易,而且在人际世界里,也到处都是“交易”。

在公司里面,你的交易对象是公司;对接客户时,你的交易对象是客户;做自媒体时,你的交易对象是读者;人际交往的本质之一也是价值互换;甚至连爱情里面也到处都是价值互换。

这点,你们以后会跟我一样感触深刻的。

.

01

那么销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经常会混淆「营销」和「销售」这两个概念,认为它们是一个东西。

在我看来,营销是销售的前置性工作,它的功能是便于我们更好地销售,比如「定价、定位、品牌」等等。

营销重在「营」字,目的是使产品更好卖;销售重在「售」字,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

营销做得好,销售就会很简单。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营销理解为销售的战略性工作。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来好好探究销售的本质了。那么销售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销售的本质就是一场「交易活动」,我们把产品给客户,客户把金钱或者非金钱给我们。你也可以把销售理解为「交换活动」或者「成交活动」。

所以我其实不太喜欢“销售”这个词,我觉得它比较模糊,相比起来,我更喜欢“成交”这个词。

所以,我尝试着把“销售”这个词拿掉,甚至把“营销”这个词也拿掉,直接从整个商业的本质来看待销售这件事。

那么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零、价值交换

首先它是一场「价值交换」活动。于是,它必然会涉及到这么几个要素:

买方:

产品:获得价值

价格:付出价值

卖方:

产品服务:提供价值

盈利模式:取回价值

所以,产品、价格、盈利模式,这三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

一、定位

但产品从而而来呢?

产品的本质,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价值。这种价值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用户没问题,但我们让用户变得更好;用户有问题,我们解决他们的现存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个东西非常重要——用户思维。

产品所提供的价值,一定是用户所认为的价值,而非我们所认为的价值。

很多创业者喜欢自嗨,沉醉于自己的产品无法自拔,结果用户根本不买账,他们所认为的价值,在用户那里一文不值。

这跟很多人写的文章没人看是一个道理。

所以,精益创业、设计思维等理论特别提醒大家,一定要快速拿出产品原型,然后快速去市场验证,获得反馈,避免无意义的自嗨。

这是创业者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通过他们的洞察力,找到一个用户愿意为之付费的价值点。

我们可以把它提炼为一个模型「价值确定」。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将为哪些人创造什么价值」。

但光有价值点还不够,一件事情只要很挣钱,就会快速涌进大量的竞争对手,这是自然法则。

像我几年前刚做学习方法那阵,几乎没啥人做学习方法,现在大家看到我做火了,也都加入进来一起做。

于是乎,竞争就出现了。

所以,当我们在确定了价值点之后,就得立马确定一套竞争策略。

关于竞争策略,我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讲了,感兴趣的树友们可以自行前往文章《生态位:为什么那么多人因此顿悟了》和《以强胜弱:关于「战胜」的一切》学习。

价值确定+竞争策略,就被我称之为「定位」。

你也可以理解为「战略」,不过战略包含的内涵更广,它不仅包含价值确定、竞争策略,还包含盈利模式以及战略的执行步骤等等。

定位确定之后,我们就可以创造产品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定位是需要在市场和竞争中不断调整的,就像生物会在它的整个生存期中不断调整它们的生存策略一样。

定位实际上也是一种生存策略,需要不断调整。

二、盈利模式

定位初步确认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盈利模式了。

盈利模式的本质是「如何在这场价值交换的活动中,取回我们应得的价值」。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过产品为用户创造了价值,但是我们还得通过某种模式,把部分价值取回来。

很多公司都是死于盈利模式不好,他们为用户创造了巨大价值,却没有好的办法从用户那里取回部分价值,于是只能一直亏钱,直到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盈利模式跟定位一样,也是一种生存策略,是需要不断迭代调整的。

三、创造

定位和盈利模式初步确认之后,就可以基于「价值点」和「竞争策略」创造产品了。

这没啥好说的。

四、定价

创造完产品之后,我们就能根据产品的价值、产品的成本、竞争策略、盈利模式、战略目标等,综合起来给产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了。

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块,有缘咱们再来详细展开讲。

五、触达

产品有了之后,下一步就是触达用户了。

触达用户是整个营销的核心课题之一,它涉及到渠道、传播、广告等等内容。由于课题太大,这里也不再展开讲,有缘咱们再来详细展开讲。

六、成交

触达到用户之后,我们就需要努力促进自己跟用户之间的价值交换了。这就是销售的核心任务,我称之为「成交」。

成交完成之后,基本上就算是完成了一轮小的闭环了。

不过从设计思维或者精益创业的角度来说,当我们把产品推向市场之后,还有一项核心任务,这个核心任务就是获取反馈,然后快速迭代我们的价值点、竞争策略、盈利模式、产品、定价等等。

除此之外,成交之后还涉及到复购和二次传播等任务。

以上就是整个商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些要素。明白了这个,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成交的本质了。

提醒:大家也可以根据上面的要素,诊断自己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需要精进。

.

02成交的本质

那么成交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根据我自己的创业经验,以及我这些年对「成交」的学习和思考,最终得出了三个第一原理。

一个成交要达成,一般需要三大要素:交换欲、信任感、竞争力。

一、交换欲

成交,本质上还是一种价值互换。所以,如何激发客户心中的交换欲望,就成了成交的核心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客户心中的交换欲望呢?

1、成交的第一条法则:超价交换

要想知道如何激发客户的交换欲望,我们需要站在客户的视角来思考。如果你现在就是顾客,我要跟你交换一个东西,什么条件下你才会跟我交换呢?

答案不言而喻,你必须得觉得有利可图,才会跟我交换。

这个有利可图,我们可以理解为“对客户来说,他觉得「他所获得的价值他所付出的成本」”。

对客户来说「价值成本」,这就是整个成交的逻辑起点。

我把它提炼成一个模型,叫做「超价交换」,这是成交的第一条法则,也是成交的第一原理。

下面我将从这个起点开始展开,带你们演绎推理出交换欲的核心方法论。

既然一切交换始于「价值成本」这样一个元起点,那么我们的切入点,也应该分别从价值和成本两个点开始切入。

2、成交的第二条法则:价值即产品

首先,我们来看价值。什么是价值呢?我们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价值就是我们的产品(包括服务)。

当然,对于大客户销售来说,这个价值还包括销售人员提供给客户的附加价值。比如顾问式销售,销售员充当了客户的采购参谋,帮助客户采购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这也是一种价值。

很多讲大客户销售的书籍,都非常强调附加价值。因为他们默认了竞争的同质化,大家的产品没啥差别,价值都一样,于是附加价值就变得尤为重要。

这个逻辑本身是没问题的,不过这也正是最大的问题所在。

赢得竞争的核心方法,不应该是在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不断地追加附加价值;而是如何错位竞争,做出差异化的产品。

这点,我们在后面讲竞争策略的时候,再详细展开来讲。

总而言之,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我们的产品。

3、成交的第三条法则:金钱换算

不过,虽然价值就是产品,然而不同的产品,它们的价值属性却是天差地别的。具体来说,我把所有的产品分为两类:离钱近的产品和离钱远的产品。

这是所有产品最重要的特性。

因为对于客户来说,他最终是要付钱给你的,因此,不论我们提供给客户的价值是什么,客户最终都会在心里把它换算成金钱,然后跟他所要支付的金钱进行对比,觉得划算,他才会购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顾客的这种「把价值换算成金钱」的行为一般是模糊的。

具体来说,当我们提供给顾客的价值,离金钱越远,这种换算就会越模糊,客户的交换欲就会越弱。

因此,你可能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离钱越近的事情,变现越容易」,那些直接教人如何赚钱或者直接帮人赚钱/省钱的事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好成交的事情。

其背后的本质就是,因为客户在做金钱换算的时候,他能够更明确地感受到你所带给他的价值,所以,他的交换欲望就会更强。

因此,成交的第三条法则,就是要主动帮客户做「金钱换算」。

(1)离钱近的产品

当然,此条法则对于离钱越近的产品,更有效。

所以,如果你的产品离钱比较近,或者说是那种能帮人直接挣钱/省钱的产品,那么我建议你最好是帮客户做一下金钱换算,这将是最好的销售技巧。

因为没有人会拒绝用“更少的钱”换取“更多的钱”。

当然,对方可能会怀疑,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这就涉及到信任感了,这个我们后面来详细讲。

除此之外,离钱近的产品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不用再为激发客户的需求而发愁了。

因为不论是什么需求,你最终都可以让客户转化为对金钱的需求。而人们对金钱的需求,一直都是非常明确而且强烈地存在着的。

你只要把这样一种信息传递给他「我能帮你用更少的钱赚更多的钱」,他的眼睛立马就亮起来了。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你可以理解为「价值金钱化」。我举两个例子:

案例一

比如,如果你们公司的产品能够帮顾客的公司降低生产成本,那么你去做销售的时候,可以带个本子和计算器过去,现场跟客户换算金钱。

换算完以后,再把数字跟你们产品的价格进行对比。

假设你们的产品卖万元,但是你们的价值换算下来,一年能够帮他们节省0万的成本。

你可想而知,当对方看到这两组数字之后,成交的欲望会有多强烈。

案例二

比如,如果你是教自媒体的,那么你最好把你学员过去的变现情况放出来,然后跟你课程的价格进行对比。

假设你的课程卖元,但是你们很多学员一个月内就变现了0元、元,甚至有的人已经变现了00元。

当用户看到这些变现数据,再跟课程的价格进行对比,他就会觉得超值,交换的欲望就会很强。

(2)离钱远的产品

当然,上面的例子都是离钱比较近的,而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产品都是离钱比较远的产品。甚至,有些产品根本无法帮客户赚到钱,它满足的是客户身体上或者心理上的需求。

比如奢侈品,它满足的其实是人的虚荣心;比如美食,它满足的其实是人的食欲和生存需求。

因为钱说到底,它的本质还是《交换的中介》,人们不是为了挣钱而挣钱,钱只是工具,挣钱是为了实现人们的某些目的。

所以,钱最终还是得要花出去的,否则它将毫无价值。

那么对于这些离钱远的需求,我们应该怎么去成交呢?

具体来说,还是要分成两大类:一类事情虽然离钱远,但它的核心目的还是为了挣钱;一类事情不但离钱远,而且它的本质就是金钱的目的,人们挣钱就是为了来交换它的。

下面我们来逐一展开讲。

①核心目的是为了挣钱

比如学习方法,就是这么一种离钱远的产品。

人们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并不能直接靠学习方法赚到钱。一般来说,他需要先用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然后再用认知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最后通过工作能力的提升来赚钱。

学习方法-学习-认知-工作能力-赚钱。

这个链条太长了,所以用户并不能直接感受到学习方法带给自己的金钱价值,因此,很多人对学习方法的需求就很低。

那像这类产品,应该如何激发用户的交换欲望呢?

有两种打法:金钱打法和非金钱打法。

所谓金钱打法,就是尽可能地揭示这种产品跟金钱之间的强关系,并传递给用户一种这样的信息「拥有这个东西,将来能帮你赚很多钱,远超过你现在为此所支付的钱」。

比如,我可以先揭示学习方法跟认知之间的强关系,再揭示认知跟金钱之间的强关系,从而达到揭示「学习方法跟金钱之间强关系」的目的。

然后再用树友们的一些成功案例,来证明这种强关系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此为「金钱打法」。

它的本质是,把人们对学习方法的弱需求,转化为对金钱的强需求,从而利用人们对金钱的强需求,来刺激人们的成交欲望。

PS: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你做的是ToB的销售,一定要非常重视金钱打法。因为企业存在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除此之外,对于离钱远的产品,我们还需要重视「非金钱打法」。那么什么是非金钱打法呢?

下面我将结合另外一类产品来详细讲解,这将是成交的核心之道,大家一定要掌握。

②本身就是人们挣钱的目的

那么对于另外一类离钱远的产品呢?即无法帮助人们挣钱的产品,因为它本身就是人们挣钱了之后要来消费的产品,比如食物、衣服、房子、车子……

对于这类产品,我们需要回到需求本身来。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我们都是以物易物,来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只是到了后来,我们才发展出了「以物易钱,再以钱易物」这样一种手段,来满足我们的某些需求。

所以,本质上来说,人们是客观地存在「以钱易物」的行为的。

只是难点在于,你是否能够刺激用户的需求,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倘若你能做到这点,交易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基于此,我们便能够得到成交的底层通用模型,我称之为「需求、产品、价格」三角模型。

4、成交的第四条法则:「需求-产品-价格」三角模型

下面的内容非常重要,我将带你更深度地来理解成交的本质。

需求

首先,对于任何正常的交易来说,一切交易的起点,都始于需求。

无需求,就没有交易。

那么需求从何而来呢?作为创业者,作为销售员,我们应该如何挖掘人们的需求?如何刺激人们的需求呢?

我把所有的需求分为两类:客观需求和虚构需求。

所有的客观需求,皆来自于「基因对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这个元起点。

这个元起点在人类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诞生出了一系列的生存机制和繁衍机制,于是形成了今天形形色色的客观需求。

除此之外,因为人类善于讲故事,所以人们还在后天虚构出来了很多故事,这些故事也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需求,我称之为虚构需求。

奢侈品、钻石,就是其中最好的案例之一。

当然,大多数虚构需求,本身也是基于客观需求而存在的。

那么这些客观需求,一般都以什么形式体现呢?我们又如何才能找到这些客观需求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商界人士的研究重点。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他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在此理论中指出,人类的某些需求总是会优先于其他需求。

具体来说,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优先级从底部依次向上分别为:生理需求(食物、衣服、住房)、安全需求(工作保障)、社交需求(归属和爱)、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然,马斯洛的这一理论争议很大,比如人们经常讨论这种优先级的顺序是否科学。

除此之外,在我国商界也有一个研究需求的大师级人物梁宁,她提出了「痛点、痒点、爽点」这个理论。

梁宁把需求按照程度分为三级:

痛点:恐惧爽点:及时满足痒点:虚拟自我不过,我更喜欢苏杰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的解释:

我们经常听到这三个词:痛点、爽点、痒点,它们指代的到底是什么?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也可以用KANO模型来解释它们:痛点对应基础功能,没有的时候用户不可忍受。爽点对应亮点功能,有了以后用户惊喜连连。痒点对应期望功能,虽然可有可无,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能有。——苏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但是这种对需求的定义,对销售人员来说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意义,销售人员需要更加落地的对需求的定义。

由此,我想试着提出一个全新的理论:需求的本质,其实是人们在企图心的路上,对障碍的解决欲望。

PS:此观点受启发于崔建中的《价值型销售》。

某种程度上说,销售就是靠帮人搬掉绊脚石混饭吃的。——崔建中《价值型销售》

怎么理解「需求的本质,其实是人们在企图心的路上,对障碍的解决欲望」这个定义呢?

这儿我们一定要明确一点,对于创业者或者销售人员来说,用户有很多需求,但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我们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