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 >> 营销市场 >> 正文 >> 正文

餐饮被动营销与传统主动营销的两大主要区别

来源:营销 时间:2022/9/23

被动营销是传统营销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后,根据当下市场环境,不断进化而来的新的营销理论。

它本质上与传统主动营销没有什么区别,但它融合了现代商业环境中的新元素、新技术、结合当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是经过大量营销实践总结出来的新知识。

当下,全行业步入品牌营销时代,过去的纯产品营销思维逐渐显得不那么有效。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餐企不会研究用户心理,不懂得吆喝“”博眼球,不了解新媒体营销环境下信息的传播路径与方法,就会逐步被市场淘汰。

餐饮被动营销从五行运行原理中的金水木火土中金生水的流程中寻求到了营销原点,将餐厅产品力与用户需求力类比成餐饮的金。

并从产品营销力、用户营销力、品牌营销力、内容营销力、渠道营销力五个维度寻求两者之间的变量参数,力求以最短的路径将产品卖给消费者。

为了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被动营销,我们对比分析一下被动营销与传统主动营销的区别。

一,传统主动营销的驱动力来源于“广告”

20世纪90年代麦当劳与肯德基的电视广告,曾经让很多“80后”忍不住“舔屏”。彼时,电视广告是受众最广泛、最主流的广告形式,也是观众眼中最权威、效果最好的广告形式。

消费者对于“央视上榜品牌”“地方卫视大力宣传品牌”有着充分的信任,并大力追捧。

广告中,麦当劳取甜蜜情侣、欢乐伙伴、温暖家庭等几大场景,传达麦当劳贯分享欢乐的品牌形象。

在20世纪90年代,无论是麦当劳还是肯德基,要想取得好的营销效果,只需要“瞄准”优质权威的广告投放一波广告即可。

那时的广告资源相对单一,其稀缺性注定了广告费用很高。

说到餐饮电视广告,还要提到一个曾经红翻全国,如今却淡出市场的品牌。它就是酱类品类中第一个在央视打广告的品牌——阿香婆。

时至今日,提到阿香婆,很多70后与80后仍然能脱口而出其“熬啊熬,终于熬成了阿香婆”的广告词。

年,阿香婆率先在北京与天津地区推出广告,在大获成功后第二年,阿香婆又拿出了万元“巨资”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阿香婆随之一战成名。

可以这么说,阿香婆当年的成功来源于其先人一步对电视广告价值的认知,并砸了大量的广告费在品牌宣传上。它也从侧面印证了,传统营销效果的好坏

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投放广告渠道的优劣与播放频率。

二,被动营销的驱动力来源于“价值”

一个时代成就一种主流的营销方式。对比20世纪80、90年代的餐企,如今的餐企显然更幸运。

营销的效果不再仅仅依赖于“重金”广告渠道,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的普及、自媒体的盛行,为新餐饮创造了更多低成本“成名”的机会。

一套“排队两小时”“黄牛党”“限购”的营销“组合拳”,让喜茶快速红遍了大江南北;

首创“茶+软欧包”的全新产品组合,创始人的创业历程,以及女性消费者朋友圈里美美的“九宫格”晒图,让奈雪的茶成为都市女性彰显品质生活的一个标签。

透过喜茶与奈雪爆红背后,我们发现它们都在借力自媒体的传播力量,不断弱化营销的痕迹,坚决舍弃了传统广告“自吹自擂”式的灌输。

他们擅长制造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公关事件,通过不断加强用户体验与沟通,引起用户的价值认同与情感共鸣,让其一不小心成为他们的“传播器”,并形成一种病毒式的裂变传播现象。

而事实上,每一个网红的“一不小心”,背后都是品牌主的“蓄谋已久”。喜茶的饥饿营销与奈雪的跨界营销,都被视为餐饮营销的经典之作。

拿今天的喜茶与奈雪去对比20世纪90年代的麦当劳与肯德基,不难发现,

营销在这30年间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下被动营销的成果皆来源于品牌价值的多维度塑造与表达,在价值的驱动下,实现营销目的。

为麦当劳制作了数支经典广告的创意代理商恒美广告香港的首席创意官兼董事总经理林小琪谈到30年来的营销变革时表示:“以前我们可以不惜一切成本……现在,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了!

”这从侧面说明了,广告营销的时代已经接近尾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