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 >> 营销前景 >> 正文 >> 正文

干货丨浅谈我对四种基本促销形式的理解1

来源:营销 时间:2022/12/23

其实CK一贯认为:实操许多情况下不能一概而论,容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因此希望大家有甄别性的阅读理解。以下内容是基于CK个人经验及实操偏好,如有谬误请大家指正。

1

促销形式一:满减

—1.1满减还是满赠?—

任何一场大促,就像一桌琳琅满目的宴席,总少不了一道主菜。因此选择什么样的主活动至关重要。目前市面上最为常规的主促有两种:满减和满赠。

如下图所示,所谓满赠,即针对不同金额的消费订单,额外赠送给顾客不同价值感的赠品,以吸引用户更高金额的下单购买。

优劣势分析:

优势:赠品这种实物形式很容易唤醒用户的价格段认知,价值感更加强烈劣势:赠品要尽量覆盖大多数用户需求,不被需要的赠品是没有价值感的

因此商家在活动设计时,通常选择需求度较高、市场价格高、采购成本可控的产品。满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零售商控制促销成本,因此非常适合竞争相对可控的状态。

一旦市场爆发激烈的竞争,这种需要用户思考赠品价值的促销方式会显得说服成本过高,满减将会逐渐取代满赠,成为市场主流。

满减的优势非常明显,同类可比的产品顾客支付的货币变少了,这是比赠品更加简单直接的用户沟通方式。但随之而来的销售成本也快速上升。因此选择满赠还是满减,需要从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品牌定位及用户价值感认知等几个方面考虑。

例如国产彩妆价格竞争激烈,采用的方式大多为第二家半价的方式促销,而Olay这样成熟的品牌则更偏好于买赠的方式提升消费价值感

—1.2满减的活动设置—

由于互联网用户迁移壁垒低、电商市场竞争激烈,而大多数平台和品牌都没有形成有效的认知壁垒,所以CK一般更建议采用满减方式。

在具体的满减活动设置中,有两种基本的方式:滚动满减、层级满减

如上图所示滚动满减的本质是一个相对均匀的购买折扣,用户无论购买金额高低,其折扣相差类似。

优劣势分析:

优势:用户对于消费权益清晰明了,不需要经过思考和比较劣势:由于高/低购买用户折扣类似,很难推动用户提高客单

在流量昂贵的今天,商家致力于个体用户LTV的挖掘,因此设计出层级满减的促销变种(如下图)

优劣势分析:

优势:不同金额享有不同的折扣优惠,刺激用户提高客单劣势:满减等级设计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成本控制难度大

滚动/层级满减的使用场景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存在孰优孰劣。CK认为是需要考虑产品丰富度、消费叠加性、目标客单价等客观因素。

分析:

产品丰富性:产品选择越多,构建高金额订单越容易消费叠加性:商品消费叠加性越高,多件购买越普遍目标客单价:偏离平时客单价越多,越需要加大力度

因此对于产品线单薄、消费叠加性差的产品更加倾向于单品促销或者滚动满减,而对于品项丰富的零售商,层级满减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客单价。

—1.3满减的活动测算—

如果我们选择层级满减的活动方式,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设置满减的台阶,这里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档位数量—

一般情况下,满减都会设置在三档。太少会让活动显得单薄,需要加大力度。太多用户消费决策成本会变高,不利于成交转化。

—档位设计—

增长机制分析:

低档:以日常客单价为锚点,略高取整,以整百最佳、50倍数亦可中档:常设置在低档2倍,促销力度增加10%以上,形成优惠的台阶高档:常设置在低档3-4倍,促销力度在中档基础继续放大10%以上

通常情况下,我们都选择有规律的档位设计,以便于用户快速的记住消费的台阶是多少。至于不同档位的优惠力度大小,则需要考虑活动目标客单价而进行灵活调整。

—主促销档位选择—

有些人会问,不是客单价越高越好么?其实情况不尽然。我们需要计算另外一个数值:

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的SKU数量越多,其选择和比较的成本越高。如果商品SKU供给有限,那么会进一步加大用户的选择难度,最终导致用户放弃选购,无法达到促销的预期目标。

从个人经验来看,1/30以下是一个比较舒适的数字。因此我们在做促销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个因素,有针对性的选择核心促销档位。

—1.4小结—

一定有人会好奇在爆款当道的今天,为什么要选择满减或者买赠作为主活动形式。

分析:

竞争:降低了对于单品价格促销的纠缠,尤其是对于零售商用户:更直观的向用户传递活动力度,形成强烈的促销认知商家:有利于拉动用户的关联性消费,提高个体用户的销售

因此对于经营多种产品的商家而言,单品爆款是打开流量流入的大门,而主活动的设计则是提升销售客单并获取盈利的关键。

在主活动的实际操作中,是选择满减还是买赠?是选择层级满减还是滚动满减?不可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一事一议。

从个人偏好上更加偏向于层级满减,在档位的设计上宜整百便于记忆,各档均以低档规律倍数即可。

至于主促销档次的选择,必须考量用户决策难度,不宜拔苗助长导致用户放弃消费,反而弄巧成拙。

2

促销形式二:加赠

—2.1加赠的目的—

上文我们系统的分析了促销主活动的选择问题,这里面涉及到两个关键性的决策

决策分析:

主活动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形式作主活动,是满赠还是满减?核心档位:经过精确的评估和计算,选择主活动的核心档位。

根据CK的个人经验,主活动多以满减为主,而核心档位基本以高档为主,既可以满足用户既得利益需求,又能够悄无声息的拉高客单价。

弊端分析:

成本:满减直接反应在用户成交价格中,促销成本较高。竞争:竞争对手很容易在满减力度上压制住己方的促销

简单的来说,当A平台推出满-30的活动后,B平台可以很快上线满-40的活动进行压制,这对于已经投入巨大媒体资源的A平台,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缓冲这种直面的价格竞争,同时有意识的控制促销成本,在活动设计时,CK喜欢在满减活动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买赠活动。

在核心档位增加买赠,是有意识的形成不同购买人群的价格歧视,在用户心目中制造出强烈的沉没成本。仿佛没有凑到那一档,自己吃了很大的亏一样。所以多买几百块也在所不惜。

就像我们小区门口的便利店,棒冰买十送一,虽然CK很清楚这是一个营销套路,但是每次依然忍不住至少买上十根,大道至简,想来作为消费者,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

—2.2加赠的设计—

关于加赠的设计,我们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