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好久之前看过一个很有趣的帖子,有一个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把电灯泡塞进嘴里,然后用了各种方法都拿不出来,医院。他把这个事分享出来,最后好意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去尝试。结果很多人偏不信邪,非要自己亲身体验一下,把灯泡塞嘴里,看能不能拿出来。而你可能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越是被禁止,越是想要去尝试。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意思是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就会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最后反而促使别人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禁果效应”跟两种心理有关。一种是好奇心理,一种是逆反心理:
说到好奇心理,我们在平常生活中难免会对未知的或者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心,这我想到一部动漫叫做《冰菓》,里面的女主就是典型的好奇心理,因为她会对任何她不了解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我表示很好奇”就是她最典型的口头禅。只要是她不了解的事物,她就会缠着男主去探索和寻找答案。
而逆反心理也是一样的道理,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曾写过一本名叫《趣味心理学》的书,在书的前言中他特意指出让读者请勿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结果大多数读者却选择了和作者告诫相反的做法——皆先行翻阅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因为我们都难免会对于被封禁的内容产生兴趣,包括孩子的叛逆也是有基于这一方面的。
“禁果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者运用呢?
首先,会引发我们对封禁的一些东西产生强烈的兴趣。
假如有两本书,都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一本随处都可以买到,而另外一本因为某些原因遭到了封禁,结果人们往往会对被封禁的那本书更加感兴趣,还有可能会想办法去找资源来看,正因为看不到,反而会更想知道它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不让看。
其次,因为禁止,反而容易造成更多人的讨论。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的流通,可能我们会不知道某些事件的具体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了解到有这件事情的发生,如果一些人或者机构采取删除留言或者禁止讨论的方式来消减事件热度,那么人们会因为无法得知事件的实情而和其他人讨论,这样反而使得事件的热度炒的更高。
再来,我们不难发现现在有很多营销手段也运用了“禁果效应”。
就是利用我们大多数人“你不让我买,不想让我看”——“那我就越要去买来看看”这样类似的心理让你对某样物品感兴趣,从而引导你去了解和购买。
因此在我们身边有些所谓的“禁止”其实并不完全是被封禁的,也有可能是营销的手段。
最后,柠檬想告诉大家,“禁果效应”的心理是很常见的,你不需要去强制改变自己的想法,只需要对身边不断扩张膨胀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吸收与消化就可以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