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电影宣发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可,但眼见忽悠群起,片方盲从,本着不扯淡的态度,近期,三棵梧桐(ID:Skwtwd)推送一篇有关宣发的文章,不说废话,干货收好!
很多人都在做营销,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有效”营销。
“有效”这个词一定要注意:一切不能直接或者间接带来付费点播的营销都是耍流氓。
理论上来说,营销自然是多多益善,但实际上网络大电影能用在宣传营销上的资源和费用都少得可怜。
营销就是这样,钱多铺面,钱少抓点;铺面容易,抓点难啊。所以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到宣传最大化才是最大的难点。
一、了解自己的电影,找准营销观念。
宁浩说过一段话:“导演是一个木匠,每拍一部电影要先搞清楚自己做的是把椅子还是张桌子。像《疯狂的石头》这种,相当于我做把椅子,我所有的问题就是考虑怎么让人坐得舒服。”
我一直认为,宁浩的低成本打造的《疯狂的石头》,是我们现在网络大电影很好的借鉴,两者只是播出渠道不同而已,但是在运作流程和理念上,是完全一致的。
疯狂的石头:低成本、无强大卡司阵容、故事精彩离奇、人物形象草根、制作相对粗糙
每个电影都有自己的特质和基因,如果你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电影,那别指望别人会了解。
电影它不是螺丝刀或者手机,生产线上千篇一律。每部电影都是在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应该经过解剖分析之后,才能找到最适合他的营销手段。可是现实是,很多宣发公司做一套宣传方案的模板,套到每部影片上面使用,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多数营销流于表面,流于形式,都是千篇一律、不动脑筋、没有策划,也没有多大效果的套路,不分析自己影片,也无所谓抓取受众,可想而知。
二、小镇青年都是扯淡!网络大电影应该按照兴趣爱好划分人群
说到受众,很多人都在讲小镇青年、年轻用户、18-29岁群体,听上去头头是道,其实都是看了几张数据之后人云亦云的扯蛋,很少有人去细想,这种粗暴笼统的划分真的适合网络大电影吗?
在大饼看来,网络大电影应该按照兴趣爱好来对人群做区分。
院线电影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但在互联网时代,用地域来划分群体是最蠢的做法,什么“年轻用户”“18-29岁群体”还用拿来说吗?互联网当然是年轻用户的阵地啊!所以传统的宣传方式不一定对他们有效,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营销思维,找到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到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