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为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知识营销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目前网络上所说的知识营销停留在网络的内容上。这样的认知是有所局限的。包括各个平台都采用软文、软性植入等方式借助知识性内容进行营销以及营销服务。但是这就是知识营销吗?
我认为,目前对知识营销定义太狭隘,而且也不是靠真正的知识推动营销的。众所周知,营销是以消费者为忠心,是比销售更高级的一种售卖方式。至于为什么更高级,这个大家可以参考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既然营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我首先说说消费者是怎样来认知和接受知识的。我们分三部分来说,第一是消费者已经拥有的知识。第二是消费者被动接受的知识。第三是消费者主动学习的知识。
第一、消费者拥有的知识
现代消费者,都是经过学校学习,接受了多个学科,多个门类,多个层次的学习,因此这些学习构成了消费者个人知识体系,也是其接受知识的建立路径。所以消费者必须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
第二、消费者被动接受的知识
被动接受的知识,这是指在工作生活中,不得去接受一些媒介推广的和一些圈层中意见领袖,或者身边亲友给其灌输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是消费者并不愿意,或者拒绝接受,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又不得不接受。
第三、消费者主动学习的知识
这就是消费者因为个人兴趣、工作需要、生活需要,主动通过书籍、网络、问询等方式学习的知识以供自己提升内涵、生活、工作、消费等和认知判断、决策的需要。
这三方面的知识使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型的消费者。
另一方面,作为营销者,企业或营销组织,则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某些知识的缔造者,如微软、IBM、苹果。国内的各大网络平台。当然并不是说传统企业就是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或者知识缔造者。情况恰恰相反,传统的企业是知识营销的最先倡导者,这些传统企业用产品为知识传递工具,教会消费者认识、学习、并使用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可能零散、可能是碎片化的,但是一些标杆性企业所传递的知识,恰恰成为了消费者对某一类产品,某一类行为是否合格、是否物有所值的知识判断标准。所以说这些传统企业是最早的知识传递者,缔造者。只是当时的消费者因为消费知识的缺乏,没有形成知识型的消费者。
这些知识传递者、缔造者的企业或营销组织,我们暂且称它们为知识源,而消费者是知识容器和知识过滤器。也就是说消费者不会完全接受所传递的知识,也不会被动地接受。而是会经过筛选,然后把知识存储到自己的知识容器中。这也是形式知识转换为暗墨知识的过程。也是知识营销时代,知识型消费者与传统消费者根本区别所在。
很多人说现在的消费者更理性了,也有人说现在的消费者更感性了,更有人说现在消费者更疯狂了。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消费者理性,是因为现在互联网媒体、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媒体的发达,让消费者获取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知识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然后用所学到的知识做出判断,做出购买决策,提出相关服务需求。
消费者更感性,是因为消费者用自己储存的暗默知识,快速准确地去判断产品或服务是否是自己所需,其价值和服务是否与自己的要求一致,因为快而似乎更感性。
消费者更疯狂,是因为消费者的对要获取的产品和服务的知识相对完备,并有自己的体系,因此就会对相关知识与传递知识、表达知识的载体产生一种狂热,所以就让人觉得疯狂。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092.html